一、功能需求分析
- 充電類型確定
需要明確是設計交流充電樁還是直流充電樁。交流充電樁功率相對較小,充電時間較長,適合家庭、小型停車場等慢充場景;直流充電樁功率大,能實現快速充電,多用于公共快充站點、高速服務區等對充電速度要求高的場合。 - 充電功率規劃
根據使用場景和目標用戶車輛情況來確定合適的充電功率。例如,對于普通家用電動車,7kW 左右的交流充電樁能滿足日常夜間充電需求;而面向運營車輛、長途出行車輛的直流充電樁,功率可能要達到 30kW、60kW 甚至更高。 - 兼容性考慮
要兼容不同品牌、不同型號電動汽車的充電接口標準,像國標(GB/T)接口等,確保能夠為絕大多數車輛提供充電服務。
二、硬件設計
- 充電模塊
- 交流充電樁主要包含交流輸入保護、電能計量、控制等電路模塊,將市電交流電合理地傳輸給電動汽車進行充電。
- 直流充電樁的充電模塊則更為復雜,要先把交流電整流成直流電,且具備功率轉換、穩壓等功能,通常采用多個功率模塊并聯的方式來實現不同功率等級的輸出。
- 充電槍及線纜
- 充電槍需符合相應的機械強度、插拔壽命等標準,方便用戶插拔操作,同時要具備良好的防水、防塵性能,一般達到 IP54 及以上防護等級。
- 線纜要根據充電功率選擇合適的截面積,以承載相應電流,避免過熱,并且要做好絕緣和防護,外層耐磨、耐老化。
- 控制與通信模塊
- 包括控制電路板,實現對充電過程的啟動、停止、功率調節等控制功能,同時能監測充電狀態,如電壓、電流、溫度等參數。
- 配備通信模塊,可通過有線(如以太網等)或無線(如 4G、5G、藍牙、WiFi 等)方式與后臺管理系統、用戶移動端等進行數據交互,方便用戶遠程控制、查看充電進度以及運營方進行管理維護。
- 安全保護模塊
設置過流保護、過壓保護、漏電保護、短路保護等多種保護機制,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能迅速切斷電路,保障充電設備和人員安全。例如,安裝漏電保護器,當檢測到漏電電流超過安全閾值時立即動作。
三、外觀與結構設計
- 外殼設計
外觀要簡潔大方,符合現代工業設計美學,同時考慮到使用環境,外殼材質應具備一定的耐候性、抗腐蝕性,像采用金屬與高強度塑料復合材質等,在戶外能經受風吹日曬、雨淋雪凍等惡劣條件。 - 尺寸與安裝
根據內部硬件布局合理規劃充電樁的整體尺寸,要便于運輸、安裝。對于落地式充電樁,需設計穩固的底座,確保安裝后不易傾倒;壁掛式充電樁要考慮墻體的承載能力,配套合適的安裝掛件,并且在安裝位置上要方便用戶插拔充電槍,高度一般在離地 1.2 – 1.5 米左右較為合適。
四、軟件設計
- 用戶界面設計
開發簡潔直觀的操作界面,無論是充電樁自帶的觸控屏界面還是對應的手機 APP 界面,都要讓用戶能輕松完成充電操作,如掃碼充電、選擇充電模式、查看充電費用等功能的操作指引清晰明了。 - 后臺管理系統
實現對充電樁的遠程監控與管理,包括實時查看各充電樁的運行狀態、故障報警、充電記錄統計、電量統計、收益統計等功能,方便運營企業進行維護調度、數據分析以及對充電服務的整體把控。
五、電氣系統設計
- 輸入電源設計
根據充電樁功率確定合適的輸入電源容量、電壓等級等,交流充電樁一般接入 220V 或 380V 市電,直流充電樁可能需要更高電壓等級的專用供電線路,并且要做好電源的防雷、接地等措施,保障供電安全穩定。 - 布線與電氣連接
內部布線要整齊規范,遵循電氣安全標準,不同線路做好標識區分,確保各電氣元件之間連接可靠,避免虛接、松動等情況帶來的發熱、打火等安全隱患。
六、散熱設計
充電樁在工作過程中,尤其是直流大功率充電樁,充電模塊等會產生較多熱量,需要合理設計散熱系統。可以采用風冷方式,安裝散熱風扇,通過合理的風道設計使熱量快速排出;也可采用液冷方式,利用冷卻液循環帶走熱量,保證設備在正常溫度范圍內運行,延長使用壽命。
七、環境適應性設計
考慮到充電樁可能會安裝在不同的環境中,如高溫的南方地區、寒冷的北方地區、潮濕的沿海地區等,要對其進行相應的環境適應性設計。例如,在高溫環境下要做好隔熱措施,確保內部元件不過熱;在寒冷環境中要防止電池、電路板等因低溫出現性能下降甚至損壞的情況,可增加加熱裝置等;在潮濕環境中強化防潮、防霉設計,如采用防潮密封膠等措施。
總之,充電樁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,需要從多個方面細致考量,以保障充電樁的性能、安全、易用性以及對不同環境的適應性等。